跳到主要內容

【標的】元大金(2885)

元大金有幾項優勢:

1. 知名ETF如台灣50、高股息、台灣50反一以及近來火紅的ESG等,都是他們家產品。
2. 不像公股銀行有配合政府做政策性放款的風險,海外放款也非其主攻,減少曝險
3. 不像新光、富邦或國泰等有壽險包袱
4. 大戶及外資持股比例持續上升,散戶持股比例下降

它也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配息太小氣
所以不受散戶喜愛,但我認為這剛好成為它的保命符
另外今年的成長是看好的,前八月EPS已有1.37元,比玉山還高
股價顯然委屈了,至少應有20塊的價值

以下是今年1到8月金控EPS的前6名

1. 富邦金 4.58元
2. 國泰金 3.56元
3. 中信金 1.79元
4. 兆豐金 1.49元
5. 新光金 1.43元
6. 元大金 1.37元

國泰金與富邦金身為壽險雙雄
高股價、高獲利,實至名歸
兆豐金是官股龍頭,獲利表現好,配息大方
市場給予高評價並不意外

至於新光金,只能說很會賺也很會賠
不穩定是它最大的弱點,否則股價就不會長期低於10塊
配息一樣不行,只能賭轉機
還記得去年嗎?上半年賺翻下半年賠翻
李紀珠的光芒褪去後,這支我就不再持有

最後是中信金,國內消金龍頭
但因為配息小氣,股價就在20塊左右徘徊
元大金要比價的正是中信金
也許現階段沒有中信那麼會賺
但後續爆發力我認為值得期待

很多人所擔心的配息問題
其實今年起風向感覺有點轉變了
配發率達到了56.6%,五年來新高
甚至超越了中信金的配發率
明年會配多少呢?敬請拭目以待

綜合以上幾點,長期持有元大金應是不錯的選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長期置頂】個人半年報

2017年6月底 投入成本:78,511 帳面價值:78,612 未實現損益:101 報酬率: 0.13% 2017年12月底 投入成本:145,392 帳面價值:157,192 未實現損益:11,800 報酬率: 8.12% 2018年6月底 投入成本:266,333 帳面價值:269,165 未實現損益:2,832 報酬率: 1.06% 2018年12月底 投入成本:284,698 帳面價值:282,381 未實現損益:-2,317 報酬率: -0.81% 2019年6月底 投入成本:328,813 帳面價值:338.300 未實現損益:9,487 報酬率: 2.89% 2019年12月底 投入成本:208,576 帳面價值:227,980 未實現損益:19,404 報酬率: 9.30% 2020年6月底 投入成本:405,565 帳面價值:394,240 未實現損益:-11,325 報酬率: -2.79%    2020年12月底 投入成本:378,087 帳面價值:384,250 未實現損益:6,163 報酬率: 1.63%     2021年6月底 投入成本:335,079 帳面價值:355,034 未實現損益:19.955 報酬率: 5.96%      2021年12月底 投入成本:367,063 帳面價值:398,750 未實現損益:31,687 報酬率: 8.63 %       2022年6月底 投入成本:588,898 帳面價值:461,724 未實現損益:-127,174 報酬率: -21.60%         2022年12月底 投入成本:745,896 帳面價值:604,459 未實現損益:-141,437 報酬率: -18.96%         2023年6月底 投入成本:725,800 帳面價值:710,548 未實現損益:-15,252 報酬率: -2.10%        2023年12月底 投入成本:1,005,839 ...

像巴菲特一樣地投資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不是三言兩語能夠全部涵蓋,但透過簡單歸納,希望能幫助大家梳理自己的想法,進而產生一些啟發與改變,以下: 「與其買一支好股票,不如買一門好生意」,換句話說,用擁有這間公司部分權利的角度來思維,而非只著重在紅紅綠綠的價格。 投資有持續競爭力、護城河深的公司。能成功抵禦競爭者的企業,有更好的機會使其內在價值增長。 看重長期的內在價值,而不是短期收益,你應該考慮這間公司未來能給投資者多少的現金流,因此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衡量一間公司是巴菲特喜愛的方式。 安全邊際,越多越好。未來現金流之多寡是無法100%確定的,為了彌補這樣的不確定性,總是在企業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入。 耐心等候。投資不是立即滿足某種慾望,它是一門有關建立長期成功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