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兆豐藍籌30 vs 富邦治理100

先說結論,富邦治理100勝出

原因體現在三方面:
1. 富邦治理100內扣經理費較低
2. 富邦治理100歷年殖利率較高
3. 富邦治理100每日成交量較多

以下整理成分供參

兆豐藍籌30成分股(2018Q4)

台泥  
台塑  
南亞塑膠  
台化  
儒鴻  
亞德客-KY  
上銀科技  
和泰汽車  
富邦金  
國泰金  
兆豐金  
中租-KY  
寶成工業  
豐泰企業  
台積電  
瑞昱  
南亞科  
聯發科  
聯詠  
日月光投控  
力成  
研華  
大立光  
中華電  
台灣大  
遠傳  
台達電  
國巨  
鴻準  
可成科技 


富邦治理100成分股(2018Q4)

亞泥   
統一   
台塑   
南亞塑膠   
台達化工   
中石化   
台化   
遠東新   
福懋興業
東元電機   
上銀科技
大量科技   
華新   
大亞電線   
中鋼   
東和鋼鐵   
燁輝
中華汽車
和泰汽車   
裕隆日產   
長榮海運   
裕民   
華航   
萬海   
長榮航空   
台灣高鐵   
漢翔公司   
美食-KY   
彰化銀行   
京城銀行   
中壽   
臺灣企銀   
聯邦銀行   
中再保       
統一證券   
三商美邦   
華南金   
富邦金   
國泰金   
開發金   
玉山金控   
元大金   
兆豐金   
台新金控   
新光金   
國票金控   
第一金控   
合庫金   
群益證   
群益期   
統一超   
富邦媒   
中租-KY   
億豐   
寶成工業   
中鼎工程   
信義房屋   
裕融企業   
長興材料   
台塑石化   
聯電   
台積電   
華邦電   
南亞科   
超豐電子   
聯發科   
聯詠   
京鼎   
創意電子   
日月光投控   
新唐科技   
盛群   
力成   
仁寶電腦   
英業達   
華碩   
微星科技   
廣達   
研華   
奇鋐科技   
緯創   
和碩   
友達   
群創光電   
TPK-KY   
中華電
台灣大   
遠傳   
啟碁科技   
台達電   
群光電子   
信邦電子   
群光電能   
文曄科技   
大聯大   
鴻海   
致茂電子   
貿聯-KY   
旭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長期置頂】個人半年報

2017年6月底 投入成本:78,511 帳面價值:78,612 未實現損益:101 報酬率: 0.13% 2017年12月底 投入成本:145,392 帳面價值:157,192 未實現損益:11,800 報酬率: 8.12% 2018年6月底 投入成本:266,333 帳面價值:269,165 未實現損益:2,832 報酬率: 1.06% 2018年12月底 投入成本:284,698 帳面價值:282,381 未實現損益:-2,317 報酬率: -0.81% 2019年6月底 投入成本:328,813 帳面價值:338.300 未實現損益:9,487 報酬率: 2.89% 2019年12月底 投入成本:208,576 帳面價值:227,980 未實現損益:19,404 報酬率: 9.30% 2020年6月底 投入成本:405,565 帳面價值:394,240 未實現損益:-11,325 報酬率: -2.79%    2020年12月底 投入成本:378,087 帳面價值:384,250 未實現損益:6,163 報酬率: 1.63%     2021年6月底 投入成本:335,079 帳面價值:355,034 未實現損益:19.955 報酬率: 5.96%      2021年12月底 投入成本:367,063 帳面價值:398,750 未實現損益:31,687 報酬率: 8.63 %       2022年6月底 投入成本:588,898 帳面價值:461,724 未實現損益:-127,174 報酬率: -21.60%         2022年12月底 投入成本:745,896 帳面價值:604,459 未實現損益:-141,437 報酬率: -18.96%         2023年6月底 投入成本:725,800 帳面價值:710,548 未實現損益:-15,252 報酬率: -2.10%        2023年12月底 投入成本:1,005,839 ...

優秀投資人的練習

  趁年輕時多存錢。年輕時必要開支低,一人飽全家飽,最有條件增加儲蓄率,也是最快能累積第一桶金的時刻。   把時間花在「積累」。第一點談的是有形金錢的積累,這裡則是無形知識的積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沒有什麼東西比你的大腦更值得投資,閱讀所帶來的複利效果,就跟財富一樣驚人。   只在能力範圍內投資。這點借鑒於巴菲特老爺子,你不需要每一件事都懂,這世上也沒有人能自誇萬事通,找出你感興趣、能理解並熟悉的領域,成為你投資的「好球帶」。   控制你的情緒。市場總是貪婪與恐慌交替循環,而最好的交易總在恐慌時誕生,假設你能用一元價格買到價值兩元的公司,豈不妙哉?前提是你要設定好策略,讓事實證明,讓數據說話,不受他人影響。   耐心。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所有好報酬都是「等」出來的,避免過度交易增加摩擦成本,唯有看到好球才全力出棒,日復一日觀察公司,在對的股價時出手,勝率自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