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0的文章

中信金,委屈嗎?

夜深了,來談一下中信金。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金控獲利下降,但中信金是少數不受影響,甚至表現優於去年的公司,2019年前5月的自結EPS是0.88元,2020年前5月的自結EPS是0.96元,成長9%。即便如此,中信金的股價卻不出色,長時間在19、20元上下震盪,很多散戶相信,中信金是委屈了,然而,從盈餘分配率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市場給予中信金的評價還是滿合理的。 眾所皆知,中信金近幾年都只配1塊左右,隨著EPS逐年增加,盈餘分配率也一路從六成,跌到五成,再到今年跌破五成,1除以5%就是20,5%殖利率正是個股普遍被認可的評價;不過你可能會說,中信金那麼會賺,股價應該更高才對,要知道,不分配出去的盈餘通常有兩種用途:一、再投資/再增長;二、彌補虧損。中信金並無虧損需要彌補,那麼市場便會期待,它不分配出去的盈餘,應該轉化成企業的成長力;換言之,中信金既然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盈餘不分配,EPS增加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如不增加,股價還會往下掉。 此外,中信金還有董監酬勞過高令人詬病,一樣難以獲得市場青睞。回過頭來說,像玉山金這樣盈餘分配率高,同時維持高度競爭力的企業實屬難得,莫怪市場可以給玉山金16倍以上的本益比,中信金卻只有9倍,完全合情合理。

不爭的股票

除權息旺季即將到來,簡單估算一下,我今年大約可以領到24,000元現金股息,換算成月,就是每個月為自己加薪2,000元;換算成日,每日幫自己加薪65.75元。如果以郵局定存利率0.8%計算,每年得24,000元利息,則須存入3百萬元。當然,我只是一個小資族,總資產遠遠低於3百萬,因此我將錢投入股市,冒著一定的風險來換取更高額報酬。 三年前的我,拿著10萬本金,喜歡追高殺低,喜歡聽坊間明牌來買股票,一年下來領的股利只有2,400元;三年後,我的股利成長了10倍,操作次數與時間卻降低了很多,覺得生活變得更自由,不需要每天為了紅紅綠綠而心情起伏。相對地,領股利變成最興奮之事,因為這是投資優質公司後派給我的分紅,我不會拿來享受,而是持續滾入,成為本金成長的養分。 存股,說真的很boring,除去特定時機外,你的股票超過八成以上時間都在盤整,當別人買到生技股飆了5倍10倍,它們還在+0.05或-0.05地跳,但這也不代表你不必管理風險,每月追蹤營收、每季追蹤財報、關注利率、匯率及總經、閱讀書籍增加知識等,你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來幫助你獨立思考,優化決策,唯一不需要做的就是天天在股市裡殺進殺出。 很多人看不起存股,但我承認我資質駑鈍,只會傻傻的buy and hold。股市就像籃球,人人會買,人人會打,當場上盡是NBA球員(政府、法人、專業經理人)在廝殺時,我們又何必急著當韭菜呢?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自組金融ETF

金融股的配置,以能夠涵蓋各業務,並且是龍頭或佼佼者為佳。 配置A兆豐金(企金、外匯) 配置B中信金(消金、保險) 配置C元大金(證券、期貨) 配置D國票金(票券) 擁有4強棒,自組金融ETF不求人。 如果喜歡消金類的成長股,可考慮再納入台新金、玉山金或永豐金。

消費,存股,兩相宜

有在用永豐大戶信用卡的,有沒有想過,消費同時也能存股? 大戶信用卡,只要申請電子帳單以及從大戶數位帳戶扣繳卡費,國內一般消費就有2%回饋,還有一些通路的回饋可以達到7%或8%,我們就姑且不談,先以2%為例。舉例來說,我五月的帳單是5000元,卡費於同月自動扣繳,回饋金是5000元*2%=100元,這100元會在六月的第一個營業日入帳(今年來說是6月1號),然後我再用大戶去開永豐證券戶,就能使用該行提供的「豐存股」來定期定額。假設我存台灣50,每月3000元,設定6號扣款(有6號、16號和26號可以選),那麼我在6號之前必須將3000元放入大戶帳戶以便交割,但我1號已領了回饋金100元,所以只要再存入2900元就行,意義上來說,這筆存股支出,有部分是由我的消費所支持,意即讓流出去的錢,自動再流回來。 簡單流程就是:開大戶數位帳戶→申請大戶信用卡→用大戶開永豐證券→豐存股定期定額→讓你的消費回饋幫助你存股。 附帶一提,大戶數位帳戶50萬以內的活存利率有1.1%,作為交割戶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